讀新聞 2022-10-21 16:00 來源:民族時報
昭通古稱朱提,曾是“連峰際天兮,飛鳥不通”的地方。烏蒙山、四川盆地、大涼山、五蓮峰在這里碰撞交會,金沙江、朱提江、牛欄江三江分流切割,鬼斧神工的大自然繪就了這里秀美神奇的獨特風光,也造就了海拔高差近3800米的深山峽谷,形成了“說話聽得見,走路轉一天”的天然屏障。
歷經數千年的時光洗禮,這里形成了獨特的各民族交匯交融的深厚歷史底蘊。
新時代的奮進號角,讓深植于這片土地上的民族團結進步之花愈加燦爛。
近年來,昭通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立足昭通市情,把謀求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作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維護民族團結進步的頭等大事,互促互融,為昭通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地區,在新時代煥發出蓬勃的活力,正沿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道奮力奔跑……
■在正道上前行
“今天,我們在這里相約相聚,簽訂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聯盟公約,締結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同盟,承諾用我們的聲音、行動,增強‘五個認同’,把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作為最高利益、神圣職責,努力為實現昭通市‘三個定位’目標和‘四篇文章’要求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在鎮雄、彝良、威信三縣區域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聯盟簽約儀式上,這句話是各方的共識。
在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中,昭通市深刻認識到要把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做好做細做扎實,最根本的遵循是堅持黨的領導。
為不斷加強和完善黨對民族工作的全面領導,夯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政治基礎,昭通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雙組長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市級每年安排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經費并納入財政預算。結合實際制定了《昭通市深入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行動方案》《昭通市深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十進十促”實施方案》,明確了以實施“五大工程”和“十進十促”為抓手的示范創建格局。把高標準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作為“十四五”時期發展的剛性目標,堅持從更高站位貫徹民族工作新要求。
從省內第一家 “新時代講習所”到遍布烏蒙大地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從昭通統一戰線的“烏蒙同心講堂”到村村寨寨的各族群眾組織的文藝隊,昭通市廣泛動員,通過講黨課、專題宣講、專家解讀、交流心得、板凳會、院壩會、文藝演出等多種方式,闡述著在黨的領導下,昭通各族人民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力前行的昭通故事。
奮力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創建貢獻力量和智慧,成為昭通市在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中始終的堅持。
■ 在大道上奔跑
秦開“五尺道”,漢筑“南夷道”,唐改“石門道”,道路延伸著昭通與外界的交流與融合,也承載著昭通各族人民的期待與希望。
道路的變遷,體現著這片熱土與外界交流的渴望,也見證著昭通在歷史上交匯交融的足跡?,F在,在豆沙鎮豆沙關五尺道風景區內,建成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五尺道、水道、國道、鐵路、高速公路“五道并行”的交通奇觀?!澳_踩五尺道,一目三千年?!辈煌瑲v史時期的道路,跨越千載,飛渡石門,從而使道路得以連通,貿易得以暢通,文化得以互通,民心得以相通。多元文化瑰寶在這里交匯融合,促進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曾經,昭通市是我省貧困人口最多的市,也是全國貧困人口最多的地級市。在奪取脫貧攻堅勝利的戰斗中,昭通全市上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銜接鄉村振興戰略,夯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發展基礎,昭通市堅持把發展作為解決民族地區各種問題的總鑰匙,在共同繁榮上擔當作為、精準發力。全市24.14萬少數民族貧困人口全部脫貧、144個民族聚居貧困村全部出列,3.6萬少數民族貧困群眾徹底搬出大山、告別貧困。
在此基礎上,昭通不斷推進民族地區發展?,F已建成民族團結進步示范點259個,全市19個民族鄉鎮13個已實現直接或間接通高速公路,145個民族村實現硬化路、農網電、農村客運、4G網絡、寬帶等全覆蓋,少數民族無電人口通電問題全部解決。產業培育步伐加快,民族地區產業特色優勢逐步顯現,一批以蘋果、馬鈴薯、竹、中藥材為主的產業逐漸成為民族地區支柱產業。社會保障水平持續提升,農村勞動力培訓和轉移就業有序推進,民族鄉村標準化醫療機構全覆蓋,各族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中,昭通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為統領,緊扣“二十字”總要求和“五大振興”目標,穩步推進“七有七配套”,逐步實現具有昭通特色的農業、農村、農民現代化。
幾天前,第五屆“贏在昭通”創新創業大賽拉開帷幕,以“點燃創業激情,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的大賽,成為助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道風景線。全民創業、全民創新,在新時代號角的鼓舞下,昭通各族人民正奮力向著成為脫貧致富示范區、生態保護修復排頭兵、滇東北開發開放新高地奮力奔跑……
■ 在新路上勇闖
著名的“扎西會議”在此召開,烏蒙山回旋戰在此打響……
新中國建立過程中的紅色印記,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昭通兒女接續奮斗?,F在的昭通,一座座現代化城鎮拔地而起,一個個美麗村莊破繭而出,“昭明通達”的美好夢想正照進現實。
在昭通永善縣,每到寒冬時節,沿江的務基、黃華等鄉(鎮),漫山遍野的果林郁郁蔥蔥,金黃碩大的臍橙、白橘掛滿枝頭,果農在林間忙碌著,采摘、運輸、分裝等各道工序有條不紊,群眾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徜徉在綠意盎然的馬楠苗族彝族鄉馬楠村老鐵廠村民小組,青山綠水間一幢幢黃墻灰瓦的特色民居映入眼簾,房前屋后小菜園、小花園點綴其間,儼然一幅景美民富、和諧宜居的美麗畫卷。
賡續紅色基因,傳承紅色文化,厚植家國情懷,使之成為激勵當地各族群眾團結進步的強大動力,是昭通在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中的鮮紅底色?!皞ゴ蟮拈L征精神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升華,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我們要讓這片熱土紅火起來,傳遞精神火種,堅定文化自信,增強各族人民的自豪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蓖趴h民族宗教局局長陶祝軍說。
昭通在工作實踐中,堅持凝聚思想共識,夯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基礎。堅持把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納入干部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過程。在媒體上開設“團結奮進、同心筑夢”專欄,舉辦“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征文活動、攝影大賽、微視頻大賽、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活動等,引起各族群眾和社會各界人士高度關注。借助廣播電臺《大家說法》《政風行風熱線》等欄目廣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相關知識宣傳,在昭璞綠道規劃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教育長廊等,大力營造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良好氛圍。舉辦培訓班,推進各族群眾更好地掌握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為各民族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奠定了基礎。先后創建73所省級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示范學校,各級各類學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常態化機制持續健全。
在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中,為實現全域推進的創建工作局面,昭通市緊緊圍繞各縣(市、區)實際,積極探索實踐跨區域協同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方式路徑,成立3個區域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聯盟,以“基層民族宗教事務治理”為重點的創建聯盟由魯甸縣牽頭,聯盟單位為魯甸縣、昭陽區、大關縣。以“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為重點的創建聯盟由水富市牽頭,聯盟單位為水富市、鹽津縣、永善縣、綏江縣、巧家縣。以“革命老區與脫貧攻堅”為重點的創建聯盟由威信縣牽頭,聯盟單位為威信縣、鎮雄縣、彝良縣。推進不同地區整合創建資源、建立協作機制、實現優勢互補,推動各地間互幫互學、團結協作、資源共享、相互提高。
“要突出‘紅色基因’深化創建,要聚焦‘共同進步’深化創建,要強化宣傳教育深化創建,要完善聯盟機制深化創建,共同推進,積極探索跨區域聯創聯建的新路徑?!闭淹ㄊ忻褡遄诮叹指本珠L楊蕾說。
■ 在幸福路上篤行
昭通市有著全國最大的跨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昭陽區靖安新區。來自大關、永善、彝良等6個縣(區)的9256戶40549名群眾搬進新家園?!皵財喔F根辭舊歲,開門納福迎新年?!本用耖T口的這副對聯,充滿著大家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與憧憬。
不會按電梯按鈕、打不開防盜鎖……靖安新區大多數各族群眾沒有城市生活經歷,存在一些適應問題。對此,黨員干部手把手包教包會?!叭罕姲岬侥?,黨組織就跟進到哪,便民服務就延伸到哪?!鄙鐓^干部說。
近年來,昭通市創新易地扶貧搬遷模式,累計建成373個集中安置點,打造以靖安、卯家灣為標桿的9個萬人以上集中安置區,創造了35.47萬人一步跨越進城鎮的歷史奇跡,打造著一個個各族群眾交融發展的“幸福新城”。從農村到城市的跨越,從農民到居民的轉變,巨變背后不變的是各族群眾在黨的領導下,走向共同富裕的篤行。當地在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中,以基層黨組織建設為引領,發動社區各族群眾參與管理,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實現精神文明、創業就業和嵌入式社區的有機結合,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昭通市積極搭建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鑒平臺,推動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增進各族群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完成省級民族文化建設項目40個,建成8個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12個云南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1個云南省少數民族特色小鎮。成功舉辦全市第二屆民族民間文藝匯演、民族賽裝文化節和首屆少數民族迎新春繪畫作品展等活動,積極組隊參加全省、全國文體比賽和展演并取得優異成績。彝族作家呂翼的小說《馬嘶》榮獲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
通過全面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昭通市5個縣129家單位被命名為云南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示范單位,4家單位被命名為云南省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昭通學院被命名為云南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1個集體和3名個人被表彰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和模范個人;1個集體和6名個人被表彰為全省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和模范個人。市級開展了2批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示范單位命名工作,命名掛牌了6個示范縣、366家示范單位、14個教育基地、1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教育館,各級各部門開展創建工作的積極性日益高漲。
隨著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不斷深入,昭通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工作主線,民族工作全面向主線聚焦,創建工作“點、線、面、體”四維度、全覆蓋工作機制已然成形,各地區、各行業在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中不斷創新……
在奮力實現民族散居地區跨越式發展上作出了示范的昭通,繼續講述著別具魅力的民族團結進步“昭通故事”。
來源:民族時報 2022-03-14
校對:胡遠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