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2022-10-15 11:27云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省委新聞發言人
曾艷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文化建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提升到一個新的歷史高度,推動我國文化建設在正本清源、守正創新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十年來,云南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考察云南時對文化建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加快推進文化強省建設,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持續繁榮發展,為譜寫中國夢的云南篇章提供有力思想保證和精神支撐。
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扎根云嶺大地
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引領發展。以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為龍頭,以黨校(行政學院)、干部培訓基地為陣地,以黨支部為載體,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文章、著作為重點教材,推動全省黨員干部學深悟透、篤信篤行。組建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十九大以及歷次全會精神黨委宣講團,打造“云嶺百姓宣講團”“云嶺青年宣講團”“紅色小蜜蜂宣講隊”等一批大眾宣講品牌,采取農民夜校、院壩會、火塘會等方式,廣泛開展分眾化、互動化宣講活動,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皩W習強國”云南學習平臺用戶達390余萬人,16個地市級學習平臺全部上線,成為全國首批地市級平臺全覆蓋的省份之一。電視理論節目《自信中國說》廣受歡迎,入選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創新理論傳播工程”第一批扶持項目。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組織重大課題研究、開展系列研討活動,推出一大批有分量的研究成果。頒布實施《云南省社科普及條例》。十年來,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560項、省社科規劃項目立項3313項。
新時代文明風尚充分彰顯
把培育時代新人作為著眼點,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和《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形成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文明風尚、行為規范。圍繞慶祝建黨100周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改革開放40周年等重要時間節點,組織開展“永遠跟黨走”“強國復興有我”“黨的光輝照邊疆、邊疆人民心向黨”等群眾性宣傳教育活動,引導各族干部群眾堅定不移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深入開展“自強 誠信 感恩”主題教育,激發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斗志。充分發揮22家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121家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作用,深化愛國主義教育。加大先進典型選樹力度,先后推出高德榮、杜富國、朱有勇、張桂梅4個“時代楷?!?。截至目前,全省入選全國道德模范12名、提名獎獲得者67名,1人獲評全國“誠信之星”稱號,260名入選“中國好人榜”,選樹“云嶺楷?!?5個,評選云南省道德模范304名、云南“最美人物”191名、“云南好人”550名,全社會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氛圍更加濃厚。大力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現有全國文明城市9個,從實現零的突破到總數居全國第13位、西部第2位,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17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實現129個縣(市、區)全覆蓋。全省實名注冊志愿者697萬人、志愿服務隊4萬支,志愿服務在云嶺大地蔚然成風。
各族群眾文化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把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作為文化發展目標,點線面結合,上下聯動,城鄉統籌,持續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建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滇西抗戰紀念館、云南省博物館、云南亞廣影視傳媒中心、云南省大劇院、云南文苑、云南廣播電視集成播控中心、云報傳媒廣場等一大批重大文化基礎設施相繼建成并投入使用。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基本實現全覆蓋,目前,全省共有公共圖書館151個、文化館149個、博物館149個、美術館9個、鄉鎮文化站1456個、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14652個,縣級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建設完成率達100%。公共美術館、圖書館、文化館(中心)、博物館全部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實現廣播電視由“村村通”向“戶戶通”升級,廣播、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分別達到99.6%、99.63%。全省年均放映公益電影13萬場,譯制少數民族語電影314部,數量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一。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廣泛開展“三下鄉”“文化大篷車·千鄉萬里行”惠民演出,“云之南”民族團結藝術團慰問演出等群眾性文化活動,讓文化熱在基層、亮在基層、暖在民心。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全省共有世界文化遺產2項、世界自然遺產3項、世界記憶遺產1項;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7處、中國傳統村落708個,分別居全國第7位、第2位。
云南文藝百花齊放、精品迭出
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深入實施“云南文化精品工程”“云嶺文化名家工程”,推出一大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藝精品。電影《楊善洲》《索道醫生》,電視劇《解放大西南》《金鳳花開》《楊善洲》《木府風云》《茶頌》,戲劇《搬家》《水莽草》,廣播劇《大地之愛》《打工局長》《永遠的更路簿》,歌曲《跟著阿妹的山歌走》《凈土》,文學《大道健行》《鳳凰的山谷》等16部作品獲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十年來,全省先后有2人獲得梅花獎,2個音樂作品、1人聲樂獲得金鐘獎,6個舞蹈作品獲得荷花獎,2部電影作品獲得金雞獎。先后有6位作家獲全國少數民族文學“駿馬獎”。一批美術、雕塑作品被中國美術館、國家博物館、人民大會堂等收藏。慶祝建黨百年主題出版物《李大釗年譜》獲第五屆中國出版政府獎。
文化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
立足云南民族文化豐富資源,突出云南民族文化鮮明特色,推動云南文化產業轉型升級、提質上檔、做強做大。文化產業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從2012年的298.97億元,增加到2020年的644.86億元,體量增長2.16倍。民族民間工藝品特色產業得到大力發展,建水紫陶、鶴慶銀器、個舊錫器、劍川木雕等具有濃郁特色的民間工藝品年產值均在10億元以上。云南文博會成為西南地區最具影響力的文化產業博覽會之一。目前,全省共有影院387家、屏幕1576塊,票房從2012年的2.43億元提高到2021年的7.14億元;共有出版單位173家、報刊187種。2017年以來,分三批次22家企業入選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24個項目入選國家文化出口重點項目。文化產業發展勢頭良好,今年一季度,全省661家規模以上文化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51.93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9.5%,比全國平均增長水平高出4.5個百分點。
國際傳播和對外文化交流合作持續深化
堅持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依托獨特的區位優勢,開展國際傳播和對外文化交流合作,向世界講好美麗中國七彩云南故事,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建立全省對外宣傳聯席會議機制,云南省南亞東南亞區域國際傳播中心掛牌成立,對象國國別研究取得新突破,對外宣傳工作邁上新臺階。成功打造“跨國春晚”“一馬跑兩國”“美麗云南·香格里拉”系列文化交流活動,瀾滄江·湄公河流域國家文化藝術節,“大理國際影會”“亞洲微電影節”等文化交流活動品牌。以“七彩云南·世界共享”為主題的2022年維也納聯合國中文日活動,在維也納多邊國際舞臺掀起“云南熱”。云南新聞出版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設實體書店16個。以國際減貧為主題的“怒江論壇”、以生態文明建設為主題的“洱海論壇”以及“中國—南亞東南亞智庫論壇”等成為高端國際論壇品牌,每年舉辦成為常態。云南瀾湄國際衛視成功入網老撾、泰國、柬埔寨、緬甸等瀾湄流域國家;云南廣播電視臺在老撾、柬埔寨落地中國數字電視地面傳輸標準,實現這一技術標準首次落地國外;云南日報報業集團主辦的泰文《湄公河》、緬文《吉祥》、老撾文《占芭》、柬文《高棉》外宣期刊,進入對象國主流社會;十年來,舉辦7屆“中國與大湄公河次區域國家媒體定期互訪”活動、8屆“南亞東南亞主流媒體云南行”活動、2屆中緬媒體雙城論壇;COP15第一階段會議成功舉辦,云南亞洲象北上南歸事件聚焦全球目光,案例入選2021年度全國對外傳播十大優秀案例。深入實施“邊境之窗建設工程”,在中緬、中老、中越邊境口岸建設19家“國門書社”;“中老越三國丟包狂歡節”等邊境文化活動成為邊境地區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
最近更新了微信版本的人,大家很難在雜亂的消息列表里找到我! 其實只要簡單的幾步操作,將我置頂起來——
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微信矩陣
↓看看更有針對性的細分領域↓
版話兒
版人版語
傳媒瞭望
發行觀察
廣電家
好書品讀
印業獨家
中國農家書屋
中國出版
↑喜歡我,就點開二維碼圖片并識別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