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新聞 2022-10-14 10:04 來源:昭通新聞網
萬里長江在綏江縣南岸鎮浩蕩東轉。 馬志明 攝
壬寅夏,藍天白云,文友三五,應邀赴真武名山,觀大江東去,品蜜汁李。憑欄遠眺,雄鷹展翅,潛龍飛升,萬里長江轉身投懷,兩河傾注,左曰西寧,右喚中都;更有新鎮,在川新市,在滇南岸。兩千年安上對策,五百載安鰲治轄,啖李三百顆,嘆滾滾英雄敵不過如畫江山,連拍岸驚濤也未留下。
長江東轉的系列照片是馬志明拍攝、論證綏江縣的一張文化名片。當你看到這些照片時,是否知道他歷時11載,從海拔320米到1000米,先后找了近30個拍攝點的艱辛?年過半百之人,好不容易遇到一個雨過天晴的日子,黎明即起,租一輛微型車,跨越滇川,顧不上拍掉塵土,攀援上山,砍去荊棘,用放牛繩系在腰間,把另一頭拴在樹上,樹并不大,有時實在找不到合適的樹,只能央求村民拉著系于腰間的繩子,權當安全繩,探出身子,在懸崖上拍攝出了這幅大氣磅礴之作。當我用尺子在地圖上測量兩條母親河相隔最遠的地方時,馬志明老師用心去丈量昭通大地上的地理奇觀。
這恢宏史詩般的景觀,實在不需要那些浮躁的腳步,暫時卸下負荷,摒棄喧囂,靜觀大轉彎,尋得人生真諦,才是行走江湖的最好選擇。真武山的變化正是這種寫照。真武山是一座典型的斷頭山,缺水嚴重,山高坡陡,土壤貧瘠,種不出莊稼,祖祖輩輩流傳著一首民謠:“真武山,石灘灘,吃米靠四川。要想吃米,除非害病……”
直到20世紀80年代,沉睡的真武山開始蘇醒。1986年,一次偶然的機會,當地村民鐘尚彬結識了綏江縣農技人員鐘茂發。在鐘茂發的悉心指導下,他開始種植雜交玉米,幾年時間,基本實現了糧食自給,但依然沒有改變貧寒的家境。這位自幼喪父,母親殘疾,從不向命運低頭的漢子登上山巔,望著奔騰東轉的金沙江,無聲吶喊:難道命中注定?失望、苦悶、沉淪沒有抹去鐘尚彬內心的希冀,他又在鐘茂發幫助下引種良種葡萄、嫁接改良柑橘。作為綏江第一個面向市場種植草莓的他,手捧起千余元的草莓收益時,激動不已,以水果商品化種植脫貧致富的真武山之路終見端倪,被傳統農業模式束縛得喘不過氣來的真武山人終于可以放松呼吸。
勤勞倔強的鐘尚彬在真武山戰天斗地時,一群農技人員也在用他們的技術改變著綏江李子的命運。綏江種植李子的歷史悠久,長江流域本來就是中國李的發源地,《馬湖府志》記載了綏江及其周邊地區“多梅、李、桃、杏”,長五間李子、老鴰山李子久負盛名,但沒有哪一種是本地的品種,直到以綏江冠名的“半邊紅”李子的出現。
讓當地群眾致富的“半邊紅”李子。 譚平才 攝
大名鼎鼎的綏江“半邊紅”李子,原始品種的引入頗具傳奇色彩。新中國成立前夕,新灘鎮老鴰山村村民羅海洲在外地時,吃到一個口感清爽香甜的李子,他悄悄地把果核留下帶回播種。幾十年過去了,具體從什么地方帶回已無從考證,那位種李人已故,那株李子樹已化作泥土,但經過精選改良出來的李子樹的后代現在已遍布綏江,并引種到四川、重慶、貴州、江西等地。1986年7月,農技人員方成根走遍“半邊紅”李子原產地老鴰山和其他引種栽培主要區域,查看了4300余株成年樹,逐一品嘗果實。在石龍村夏月華果園內,一株李子樹引起他的注意:植株健碩,果實圓潤均勻、皮薄個大,外觀色澤半紅半綠、果霜誘人。他隨手摘一個李子入口,淡淡的香氣繞齒,果肉呈淡黃色,果子離核、脆甜。經過兩年的密切觀察,1988年2月,他從該樹取上位枝條105根,共嫁接成活2018株李子樹。此后,龍文興、林輝云、鐘德衛等農技專家又相繼投入“半邊紅”李子提純復壯研究實踐中。2008年,以鐘德衛為首的綏江“半邊紅”李子科研團隊正式成立,當年9月通過了無公害食品認證,11月注冊了“綏江半邊紅李”商標。2009年8月,綏江“半邊紅”李子順利拿到了綠色食品證書。如今的“半邊紅”李子,已經成為綏江的一大品牌和支柱產業。
我在真武山品嘗的蜜汁李子正是以“半邊紅”李子為母本的新品種。在鐘尚彬帶動和指導的真武山村民中,楊蕊銘在真武山之路上走得更遠,走進了人民大會堂,2005年獲得全國勞動模范榮譽稱號。20世紀末,他以培育改良柑橘為主,但效益不好,時逢“半邊紅”李子技術成熟,于是改種“半邊紅”李子。缺水的真武山和原產地新灘種植條件差異大,李子樹掛果了,但品質大變,果實小,口感欠佳。命運之神似乎專門同真武山人作對。何去何從?楊蕊銘用真武山人特有的韌性作出了回答。2009年,他從成都龍泉驛引入脆紅李,以“半邊紅”為母株嫁接,結果后大有改觀,但仍不理想;2011年,他又從眉山市引進五月脆,嫁接到“半邊紅”李子和脆紅李子的嫁接株上,經過3年的培育,性能基本穩定,外觀、口感都有很大改進,但是仍然沒有解決個頭不大的問題。2015年,楊蕊銘找到金龍現代農業有限公司,真誠地提出轉讓千畝果園,共同打造真武山李子品牌。金龍公司接收果園后,組織研發團隊,利用技術優勢加強田間管理,不但讓李子個頭增大,還比一般“半邊紅”李子上市早。經過與楊蕊銘商議,公司決定將這種融入了3種基因的“半邊紅”李子早熟新品種命名為“云南蜜汁李”。通過土地流轉,蜜汁李子實現了集約化種植,通過“互聯網+農產品”營銷模式,蜜汁李子已經成功打入大中城市,供不應求。
穿梭于李子園中,品嘗著不同植株上的果實,清甜嫩脆的口感確實獨特,唇齒之間盡是李香。春賞花、夏品果,已經讓那個曾經“有女不嫁”的真武山變成了“花果山”,成為綏江縣的一張名片。徒步到山頂,看身后那一抹別致的紅,看腳下那東去的大江,與升庵一壺濁酒喜相逢,與蘇東坡共唱一曲大江東去,一種感動倏然而來,感懷馬志明的執著追尋,農技人員的孜孜求精,真武山人的不屈抗爭,金龍公司的現代意識。生命,不一定要有驚濤駭浪,只要不懈怠就一定會美麗。
作者:鐘旭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