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新聞 2022-10-13 09:31 來源:春城晚報—開屏新聞
大山包
一個聽上去土得掉渣的名字
風景卻美爆眼球、堪稱秘境
這里是上蒼恩惠給云南的
一方自然天堂
▲開屏新聞資料圖
農歷九月九前后
上千只黑頸鶴群聚而來
愛戀嬉戲
翱翔九天
演繹忠貞之愛和家的溫情
▲開屏新聞資料圖
或追逐嬉戲、舞姿蹁躚
或灑脫靈動、挺拔恬俊
人與鶴在這里和諧相處
構成了《詩經·小雅》中
“鶴鳴于九皋、聲聞于野”
靈動唯美的水墨畫
▲開屏新聞資料圖
云南省昭通市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黑頸鶴的重要越冬棲息地,有“中國黑頸鶴之鄉”的美譽。2022年,全國鶴類同步調查監測發現,到大山包保護區越冬棲息的黑頸鶴增至1926只,是歷年來黑頸鶴越冬穩定期的歷史最高峰值,展現了當地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巨大成效和豐碩成果。
▲開屏新聞資料圖
黑頸鶴是我國特有鳥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也是世界上唯一終生生活在高原的鶴類,被譽為“高原神鳥”。每年11月初至12月中旬,是黑頸鶴越冬遷徙的季節。它們穿行在青藏高原和云貴高原之間,通過“飛翔和舞蹈帶來視覺盛宴”,同時也書寫著“人與鶴之間的溫情故事”。
▲開屏新聞資料圖
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平均海拔3200米,總面積19200公頃,其中濕地面積占到了5958公頃。
▲開屏新聞資料圖
近年來,為加強對黑頸鶴這一“鳥類熊貓”的保護,昭通大山包黑頸鶴管護局始終以“鶴”為本,在大山包保護區采取了黑頸鶴食物源基地建設、濕地生態效益補償、濕地生態修復等措施,有效改善了該保護區的生態環境。
▲開屏新聞資料圖
持續加大保護區生態保護力度,退耕還濕還草10000畝,同時建設了3750畝的黑頸鶴食物源基地,為黑頸鶴野外覓食提供充足的食物保障;
安排專門的護鶴員,每天為在大海子、長會口等各個夜宿地越冬的黑頸鶴進行安全巡護和人工投食;
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妥善轉移安置了保護區內的7900多名群眾,最大限度減少人為干擾,為黑頸鶴騰出更多生存空間;
……
“人退鳥進”和諧相處,讓大山包成為黑頸鶴最重要、最集中的越冬棲息地之一。
▲開屏新聞資料圖
如今,我國黑頸鶴種群數量已有1.6萬多只,與大熊貓、金絲猴并稱為“中國動物的三大國寶”。經過多年搶救保護,從1996年統計的6000多只,到現在整整增加了1萬多只,成了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典型成功案例。
而在大山包濕地,除黑頸鶴外,這里還是30000余只候鳥越冬棲息的家園。
▲開屏新聞資料圖
夏秋相映
有爛漫山花和彩色草甸
冬春相連
有雪山霧凇和云海飛霞
這就是
美麗絕倫的神奇大山包
這就是
純凈靈動的天然大山包
這就是
黑頸鶴翩翩起舞、生生不息的
浪漫之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