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
2022-09-29 09:37我知曉“大關”這個小縣城,是1991年師范畢業時認識的“他”介紹的。從1992年初次到昭通至今,與昭通結緣已有30年。這30年來,我這個“外來妹”已在這方熱土生根、開花、結果,見證了昭通的交通巨變。
1992年暑假,他從部隊請了探親假回老家大關,我便與之同行。我們早上乘坐昆明至昭通的班車,20多個小時的勞頓,抵達昭通已是次日凌晨。然后,一大早又趕班車回大關,班車行駛到靖安就停下來了,經司機打聽后告知是頭一天下大雨將公路石橋沖垮了,修復至少需要半個月。面對這個突發情況,他說,去不了縣城,咱們就先去鄉下看看姐姐吧!
背著沉重的背包,我們向著10多公里外的鄉下出發。天上一直下著小雨,路上一片泥濘。我穿著時髦的高跟皮涼鞋,小心翼翼行走在土路上,恨不得有輛過路車可以搭乘。路又稀又滑,走著走著,腳在鞋里打滑了,腳掌老往鞋前跑,還不時有小石子鉆進鞋里硌得腳疼。這條爛路,我氣得直想哭。
那晚,在姐姐的小房間休息。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供銷社買不到合適的鞋子。天亮后,只得繼續穿上皮涼鞋,咬緊牙關,深一腳、淺一腳,從上高橋走到了靖安,再搭乘偶遇的各種車輛,幾經顛簸,終于到達大關縣城。
從出發地到目的地,硬是用了整整4天時間。這就是我初到大關的經歷。
1996年9月,因為愛情,我不顧家人百般勸說,毅然從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硯山縣調到了離家千里之外的大關,并且從一名教師改行為一名新聞工作者。
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我熱愛自己的事業,常年上山下鄉、跋山涉水,跑遍了大關9個鄉(鎮),采寫了很多關于農村發展的稿件。
1998年11月是我的預產期。當時正在動工興建昭麻二級公路,交通實在不便,施工通告指明從昭通到大關的車輛只能從彝良繞行。我通過電話左說右勸,讓遠在老家的父母不用前來。然而,這哪能勸得住喲!父母出發的時候大包小包,等他們歷盡千辛萬苦來到家里時,才從媽媽口中得知這一路的不容易。
父母把一路的艱辛有說有笑地講得輕松,我卻是一陣陣地心酸,忍不住淚水長流,抱著媽媽的肩頭抽泣?!澳膫€喊你跑這么遠?再遠我們還不是得來?!眿寢尯唵蔚脑捳Z,讓我深深領悟到了什么叫“兒行千里母擔憂”。
父母因假期臨近只得匆匆忙忙、幾經曲折回老家。直到他們平平安安抵達,我懸著的心才稍稍放下。也是這次經歷,讓我更加渴望便捷的交通。
隨著國家對交通等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不斷加大,身邊的交通條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多條高等級公路相繼建成通車,使得昭通乃至全省公路網的通行條件大大改善和提升。這樣的改變,于我而言,就意味著回老家探望父母的路程越來越短了,在路上耗費的時間也越來越少。
“要想富,先修路”是群眾急切的期盼,也是各級黨委、政府推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亟須解決的頭等大事?!笆濉逼陂g,大關交通發展日新月異,亮點紛呈。全縣以國道213線為主軸,以彝岔、麻昭二級公路和水麻、麻昭高速公路為主骨架,以縣鄉村道為補充,形成了覆蓋縣鄉村的“米”字形交通物流網,既方便了群眾,又為大關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圍繞全縣脫貧攻堅目標,“十三五”期間,大關完成建制村公路硬化376.4公里,實現建制村100%通硬化路目標;全力推進50戶不搬遷自然村通硬化路項目,共計267條道路,總里程1214公里,覆蓋全縣882個村民小組;實施農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共825公里;實施“溜索改橋及危橋加固改造”項目5個;實施31個農村客運招呼站點建設。
交通帶來的發展變化,讓人們充滿希望。偏遠、貧窮、落后的大關,如今通了高速公路,通行條件翻天覆地,變成了一方投資興業的熱土。
昭通——昭示文明、通達未來。我看到,更多的希望之路、圓夢之路在昭通建成,“海陸空”一體的交通體系日趨完善?!敖煌ㄅd,昭通興”,昭通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作者:張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