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丨初篩陽性是怎么回事?無癥狀感染者和確診病例有什么區別?權威解答來了……
讀新聞 2022-08-18 11:07 來源:云南共青團

這幾天
我們經常會接觸
“初篩陽性人員”“無癥狀感染者”
“確診病例”等名詞
到底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區別?
疾控專家對此進行了解讀
??????
疾控專家介紹,新冠核酸檢測必須經過兩個流程:首先是檢測機構的第一次檢測(篩查),如果是陽性結果,那么該人員就被成為初篩陽性人員。經屬地疾控和上級疾控中心進行復采復檢,復核也是陽性結果,根據是否有發熱、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覺減退、腹瀉等癥狀,初篩陽性人員會被判定為確診病例或無癥狀感染者。由于專家進行癥狀判斷以及上報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就會出現確診病例、無癥狀感染者和初篩陽性人員同時存在的情況。從專業角度講,因為PCR反應可能存在一些假陽性的情況,這是它方法的局限性引起的。這種情況不多,偶爾會出現,所以出現初檢陽性結果,還需要通過另一家不同機構的復核才能確定是否感染。如果做了復核沒有問題,也就沒問題了。如果復核結果與初檢結果不同,還需要再做一次檢測。專家介紹,新冠病毒無癥狀感染者是指新冠病毒病原學檢測呈陽性,無相關臨床表現,如發熱、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覺減退、腹瀉等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癥狀和體征,且CT影像學無新冠肺炎影像學特征者。通俗點說,就是指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但無相關臨床癥狀表現。如果在觀察期間,無癥狀感染者慢慢出現癥狀了,那就成無癥狀感染者轉變為確診病例。無癥狀感染者也具有一定的傳染性,無癥狀感染者應當在定點醫療機構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這樣做一方面是防止其作為傳染源導致病毒在人群中傳播,另外也可以動態觀察看他是否出現臨床癥狀,從無癥狀感染狀態最終轉為確診病例。因為一次核酸檢測可能不能反映真實的情況,有時候也可能會存在病程的問題,還有采樣代表性的問題。比如,每次采樣的時候,可能因為這個人的病程不一樣,采集標本時病毒載量還達不到,就檢測不出來。因此,要做多輪核酸檢測,才能保證核酸檢測陰性的結果。
大家要有防范感染風險的意識
卻也無需過度擔憂
在無法辨別周圍有沒有無癥狀感染者的情況下
更重要的是做好個人防護
養成良好衛生習慣
防疫別松懈!
一起為云南疫情防控加油!




來源:云南共青團


審核:聶學虎 責任編輯:譚澤濤
昭通新聞報料:0870-2158276 昭通新聞網,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昭通新聞報料:0870-2158276 昭通新聞網,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審核:聶學虎 責任編輯:譚澤濤
相關推薦